醫學研究是一項較為複雜的工作且要看我們研究的服務對象或內容而定,甚至會有其他特別的細微差異。然而對於臨床試驗、患者的醫療照護及醫生團隊所採用的治療進度來說,取得相關的實證資訊至關重要;其醫學圖書館館員對此必須確保取得各種資源要能既簡單又迅速 – 來減輕伴隨著複雜醫學研究而來的研究壓力。儘管針對醫學研究平台有很多選項需要考量,而對我們的終端使用者來說也有很多功能必須要有,但在這些考量仍務必要有且經常是關鍵的(也常被忽視的)部分就是使用者介面。下列有四種功能介面說明。

1.系統配置

能夠無隙整合各種配置到醫學研究平台內,就能算是一致的使用者介面體驗;其中包含像是連結整合、設定告示資訊元件,它們能將資訊加以重點提示,舉例來說,各種技術服務或很熱門的資源(如PubMedDynaMed)且甚至是圖書館的互動工具。在我們的醫學研究平台裡,無論要如何配置或配置甚麼內容,對終端使用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讓他們簡單連結到正確的資源。

2.同儕審查說明

經由同儕審查的期刊種類的文章內容在接受評估流程時,因為此程序的專家會嚴格判斷每篇文章及研究品質與優點;其可確保是醫學研究者能夠信賴且具有一定水準的參考價值。若有些醫學研究者不知道像是CINAHLPyscINFO這類頂尖醫療期刊資料庫的話,那麼有可能需要採取好幾個步驟流程才能取得有同儕審查的內容。在我們的醫學研究平台當中,則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指標或篩選功能就能輕易標示有同儕審查的資源內容。

一個好的醫學研究平台不只著重在資源。其平台要能協助使用者連結到他們所知道的正確資訊且這通常都要靠直覺式使用者介面來達成。

3.各種視覺化的主題連結

為了研究檢索相關資訊,若能為研究者顯示相關聯的各種主題則會非常有幫助;但資訊如果能用圖像呈現的話,應該可以發現一些採用其他方式所無法取得的結果。就像概念地圖(concept map)功能,此功能是藉由醫學研究的主題關鍵字/相關性整合歸類來為醫學領域提供協助。

4.個人化

因為用在臨床實務的機會稍縱即逝且還要與臨床研討會、患者等等一起分配時間運用,因此如果能為我們的醫學研究平台使用者提供可將自身研究體驗個人化的功能及他們可以一再返回的模式,這將會很有幫助;再者若能配置一組儀錶板讓使用者回頭找出過去的研究、已儲存或瀏覽的項目,相信能讓他們更迅速再度投入自己的研究工作且我們只要能立刻看出哪些是已經取得及有互動過的內容,就可將“漫無頭緒亂找”資訊的情況大幅減少。依照計畫來整理資訊的功能同樣有助於研究者在工作上持續有所進展並能將那些或許難以負荷的大量資訊,整理成各種特定的需求、構想或計畫。

一個好的醫學研究平台不只著重在資源。其平台要能協助使用者連結到他們所知道的正確資訊且這通常都要靠直覺式使用者介面來達成。在評估醫學研究平台時,我們必須要找出有助於減少認知負荷來讓使用者在使用者介面上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步驟來取得他們所需資訊。您可下載電子指南(eGuide)來深入了解建置一個好的使用者介面所需要的各種元件及符合條件的醫學研究平台如何幫使用者克服取得臨床資訊常見的八種阻礙

下載電子指南

在醫學研究平台上的使用者介面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