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冠肺炎COVID-19今年仍佔據了各大媒體篇幅,但這並不是唯一需要我們注意的傳染疾病;藉由GIDEON資料庫團隊分享的文章可了解去年最具衝擊的前十大傳染病疾病。

事實證明了在2020年是我們醫學和疾病認知最重要的一年,雖然新冠肺炎COVID-19今年仍佔據了各大媒體篇幅,但這並不是唯一需要我們注意的傳染疾病。

GIDEON資料庫每天關注全球超過360種疾病,下列舉出全球去年最嚴重的10種傳染疾病。

10. 猴痘 – 剛果民主共和國超過4,500起感染病例

在整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猴痘傳染疾病仍持續延燒。

此病毒感染前期與症狀都和天花很類似,通常出現3天以上的發燒、頭痛、肌肉疼痛與背痛等前驅症狀後,在患者的臉部、四肢與生殖器周圍會出現丘疹;然後丘疹會向外擴散,而病灶會演變成肚臍狀的膿疱;但與天花不同的地方是相對來說死於猴痘的例子很少見,大約占個案的百分之五到十。

再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猴痘與天花的病毒株很相似,確實只要感染其一,就會使患者對另一種病毒產生免疫;這也因此在非洲每當推廣天花疫苗接種期間,猴痘發生率就會降低且只要天花疫苗接種中斷,猴痘的病例就會再度攀升;從一月到九月之間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就通報約4,500件個案(171人死亡)

9. 拉薩熱 – 奈及利亞超過5,500感染病例

位於西非出現的拉薩熱是後天失聰最常見的病因,這是因接觸非洲鼠及其排泄物或接觸已被感染患者才會跟著感染此病毒;其病徵是發燒、咽喉炎、頭痛、胸痛及下痢且經常伴隨永久性聽損。

據估計在西非每年約有多達50萬人感染並造成5,000人死亡;在過去這50年來至少有88位在旅行結束時將拉薩熱帶回自己的國家 其中包括11位返美旅人。

目前奈及利亞的拉薩熱疫情仍持續感染擴散,相關紀錄截至2020816日已造成5527(222人死亡)

8. 手足口病(腸病毒感染) – 越南超過6,000感染病例

手足口病(縮寫:HFMD最常出現在幼童身上且具高度傳染性,其原因與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有關並來自柯薩奇病毒A16號和腸病毒株71號。

位於越南最大城的胡志明市自去年初開始就爆發手足口病且長期造成民眾感染,目前已超過6,000多例;到了同年9月底適逢新學年開學又呈現大幅新增640件個案報告。

7. 茲卡病毒感染症 – 巴西超過6,000感染病例

茲卡病毒主要以蚊子當作媒介,但也可由性行為來傳播;疾病特徵不僅會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和頭痛,還會對孕婦構成威脅並可能造成胎兒畸形或死亡。

2020上半年,整個北美洲在2020年上半的報告呈現超過150萬由病媒蚊傳染的個案,其因茲卡病毒感染就超過6,000多例且均集中在巴西。

6. A型肝炎病毒 – 美國超過32,000感染病例

美國基本上在3年前取得安全有效的病毒疫苗之後,對於預防A肝感染獲得顯著的控制;但麻煩的是在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延燒的情況下,此感染病例又有逐漸攀升的趨勢。

且截至去年9月在數個州(佛州,喬治亞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和西維吉尼亞等州)均爆出1000多件案例;從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其報告病例已達6,358(數據截至去年926)且當前的一些州爆發可追溯到2016年,2017年或2018年,目前總數已超過32,000

5. 屈公熱病毒 – 全球超過93,000感染病例

今年在玻利維亞,巴西,柬埔寨,肯尼亞,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都出現屈公熱病毒疫情的記錄。

而這6個國家裡,就屬巴西目前的疫情最為嚴重且至10月據報導已造成78,000人感染、14人死亡; 屈公熱病毒感染問題在巴西從2014年開始就逐漸常態化,在8次疫情爆發時共造成900,000例(485人死亡), 其病徵為發燒和關節痛,常會被誤成在該地區也很普遍發生的登革熱或茲卡病毒感染。

4. 麻疹病毒 – 全球超過124,000感染病例

雖然麻疹疫苗早已問世且發揮作用也有相當長的時間,但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全球疫苗接種的水平在2015年只達到61%;這一點也不感到意外的是在2020年已有26個國家通報有麻疹案例在國內陸續傳出疫情。

去年疫情通報最嚴重的是出現在非洲剛果,據了解已通報超過71,000件個案並有1,026人死亡;較讓人意外的是比起2019年,前年通報超過300,000件個案,近期這樣的數字已有相當大的改善,而實際上在過去的20年裡,DRC已將麻疹疫苗的覆蓋率從18%提高到92%。

但糟糕的是雖然時序已來到2020年,但有個歐洲國家卻持續在通報異常升高的麻疹感染率;過去30年儘管一直都能維持超過85%的疫苗接種覆蓋率,但羅馬尼亞卻始終都疲於應付大型的疫情爆發;事實上目前這起疫情爆發可追溯到2016年且已出現將近20,000件個案,其中包括64人死亡 這在排名上遠高於所有其他歐洲國家。

3. 登革熱病毒 – 全球超過2,500,000感染病例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染的疾病,染病患者通常會出現明顯的皮膚疹、高燒、頭痛、嘔吐及肌肉關節疼痛;這種疾病是從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蔓延,最常出現在亞洲及南美洲且每年平均會造成三億九千萬人感染及40,000人死亡。

這種疾病雖然每年會有好幾次的高峰期,但並不罕見且光是今年就已分別爆發至少49起,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在巴西,該地區總共通報超過130萬件個案及500人死亡。

在巴西的登革熱發生率僅次於新冠肺炎COVID-19,這也讓此疾病登上被遺忘的流行傳染病名單第三名。

2. 霍亂病毒 – 全球超過2,500,000感染病例

對於仍持續現蹤的霍亂因不是近期發生,所以較少人留意,這或許可以理解;而目前這次(也是第七起)被通報的霍亂疫情其實最早是從1961年的南亞開始延燒出來,然後到了1971年則蔓延到非洲並在1991年擴散到美洲;對此我們或許不妨想想在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超過55年以上並一起生活共存是什麼景象。

過去在19611975年之間,霍亂帶來的威脅最為嚴重且是目前每年都需面對的衛生危機,主要是每年都會有數百萬件個案發生及造成數萬人死亡;就像我們現階段所要面對的許多疾病一樣,霍亂的起源非常久遠,早在西元前五世紀的梵文作品就可找到這種疾病的相關文獻資料,由於John Snow(一位英國醫生)在十九世紀中期對這種疾病展開研究才使流行病學獲得一些重大突破。

談到霍亂是一種藉由被汙染的水及食物來傳播,所以較關鍵的做法是養成良好的個人飲食衛生習慣就能控制與預防此疾病,現在雖已有疫苗,但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疫苗的效果、數量都相當有限;很多不幸感染這種疾病的

人都會出現帶有透明或白色液體的嚴重下痢,若不加以治療這種疾病,則感染個案通常有50%致死率。

目前葉門從2016年開始就爆發霍亂疫情且總數高達兩百萬件以上的感染個案,其中將近4,000人死亡;孟加拉、索馬利亞、衣索匹亞及剛果也都出現嚴重疫情,另外還有9個國家則零星通報了較小規模的霍亂流行疫情。

1. 冠狀病毒 – 全球超過37,000,000感染病例

去年2020一整年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疫情COVID-19(SARS-CoV-2)一直都是主流媒體、醫學期刊討論的焦點,目前全球因這場疫情已高達三千七百萬件個案並造成超過一百萬人死亡;而美國仍都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總計已通報將近八百萬件個案。

雖然我們慶幸地認為絕大多數的個案都屬於輕微症狀且能自行痊癒;但其實全球醫療體系目前仍努力為感染此疾病的重症受害者一起奮戰。

咳個不停、喪失味覺與嗅覺、發燒及呼吸急促,這些都是最常見的症狀;任何人即使只出現一點點症狀,就應該自我隔離並盡速就醫;新冠肺炎COVID-19傳染力非常強且主要是藉由吸入具有傳染力的飛沫來傳播。

除非我們每個人都能扛起預防傳播的責任,否則這種疾病絕不會輕易自行消失;在公共場合時要採取一切合理的預防措施:保持社交距離、配戴口罩及經常洗手消毒,疫苗的問世我們當然迫不及待且充滿樂觀正向的想法,但對於藥劑的釋出、分配、效度及保護期限,現階段仍是未知數。

相信大家能同心協力一起攜手度過這場疫情且雖然有很多事情可能永遠不會回歸原來的樣貌,但只要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及日常固定作息稍作調整,也能很快讓我們再度重享旅遊、探訪家人與朋友。

本文內容是採用GIDEON(全球傳染流行病學資料庫)所編寫,此資料庫是全球頂尖的傳染疾病資料庫,其對於熱帶傳染疾病、流行病學及微生物學領域都能為臨床診療與實務教學提供最新的實證醫學資源。